二战后,日本投降全国十大股票配资,曾经被日本殖民的朝鲜半岛也迎来了独立的机会。
然而朝鲜半岛又一次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,美苏两国沿着“三八线”分别扶植了两个国家。朝鲜半岛自此南北分裂,美国人扶植了李承晚,苏联选择了金日成。
那么斯大林当年为什么会选金日成?在这个过程中,又是谁起了决定性作用呢?
沿着三八线和美国划分了势力范围,苏联人也开始在北方挑选他们觉得合适的人来统治北方。
二战后的朝鲜,经过多年战火和日本的殖民统治,是一片亟待重建的废墟。
重建,意味着新的机会。
在这个时期,朝鲜出现了很多政治团体,如朝鲜共产党、民族社会党、社会民主党、工会、农会等等,他们有着各自的纲领,代表着不同的政治阶层。
可以说,斯大林和苏联的选择太多了。
展开剩余82%对斯大林和苏联来说,长时间占领朝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,扶植一个亲苏联的政权则更为有利。
在诸多人选之中,斯大林最开始的选择不是金日成,而是曹晚植
曹晚植何许人也?他在朝鲜独立运动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,
人称“朝鲜甘地”
1882年曹晚植出生,1910年进入日本明治大学学习。毕业后回到朝鲜半岛教书,是一名基督徒。
曹晚植是一个坚定的朝鲜民族主义者,
他一辈子
只穿用土布缝制的朝鲜袄裤、朝鲜长袍和朝鲜鞋,他拒绝穿外国鞋,甚至他的名片用纸也必须用国产纸。
他提出
"靠朝鲜的东西,过朝鲜的日子"的口号,成了朝鲜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民族运动旗帜。
最开始斯大林和苏联准备选择曹晚植来统治北方,但是曹晚植过于狂热的民族主义,对苏联模式的不认同,让斯大林意识到他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。
斯大林选择更年轻的金日成替代曹晚植。
金日成并不是斯大林随便选择的一个人,事实上苏联对金日成等一批朝鲜干部有过长达数年的考察。
在对金日成的考察中,
有一个名叫格奥尔基·梅克列尔的苏军上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在这位苏军上校的回忆里,苏联对金日成的考察在1945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。
1945年中旬,苏军刚刚解放北朝鲜后,梅克列尔上校作为远东第一方面军政治部第7处处长被上级召见。
召见他的人是方面军司令员麦列斯科夫元帅、军事委员会委员史泰科夫上将,后者后来成为了苏联驻朝鲜第一任大使。
在这次召见中,梅克列尔得到的任务就是
“全方位地检查一下金日成是个什么样的人,能干什么”
1912年出生的金日成此时不过33岁,13岁就跟随父亲逃亡中国。此后金日成加入中国共产党,始终活跃在东北一带。
当时88旅是由东北抗联游击队和朝鲜流亡者共同组成,旅长是周保中,下面有两个营,中国营和朝鲜营,
金日成则是朝鲜营的营长,在中国东北有过多年的和日本人作战的经验。
那时的金日成在朝鲜并不有名,他年轻、资历不够,认识他的人很少,这固然是他的劣势。但在苏联人看来,这反而是一个好处。
一个在朝鲜国内没有太多势力的候选人更愿意亲近扶植他的苏联,也更容易控制。
在梅克列尔上校的回忆里,金日成能将朝鲜语、汉语,也能说一点俄语。
在交谈之中,金日成表现了出了对时局的成熟观点。梅克列尔旁观了金日成日常带兵的全过程,
他认为金日成是一个要求严格、认真但同时很受战士尊敬爱戴的人。
梅克列尔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写进报告里,多年后在回顾这份报告,
梅克列尔的评语对金日成的上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就在报告上交的第二天,金日成被苏军授予了苏联红旗勋章。给他授勋的正是麦列斯科夫元帅。
授勋后,元帅再次召见了梅克列尔上校说
“请研究这个人,多年之后,他应当回到朝鲜,那里几乎没人认识他,他认识的人也很少,在那里好好调解一下他,让他熟悉那个国家,熟悉那里的人,这对于你们两个都有好处”
后来苏联开始有意识地宣传金日成,苏军的宣传部门开始在北朝鲜为金日成树立个人形象——
年轻且精力充沛,是朝鲜人民的传奇英雄,始终为朝鲜自由独立而战的战士。
就连金日成在朝鲜公众前的第一次亮相,都是由苏军准备并布置的。
可以说,年轻的金日成是苏联一手推上政治舞台的。在苏军的宣传机器之下,金日成的人气迅速提升,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开始知道他。
梅克列尔上校则陪了金日成整整一年,刚刚踏上政坛的金日成
“没有苏联顾问的建议,他是任何事情都不做的”
金日成在上校面前声称,
北朝鲜和苏联世代是兄弟,我和斯大林永远是兄弟。
当苏军撤离朝鲜时,梅克列尔给高层提高的报告里,金日成的评语是
“他已经成为一位卓越的朝鲜政治家”
一边是金日成的逐步成熟,一边是不听话的曹晚植,斯大林最终放弃曹晚植,选择了金日成。
1946年1月5日曹晚植被苏军逮捕,1950年曹晚植死亡,而他的死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。
在这个时候,金日成早已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。
历史在这一刻开始了不一样的走向。
全文完全国十大股票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